品牌出海 独立站先行

“品牌出海,独立站先行”已经成为众多出海企业的共识,以下是相关的分析:

政策支持

国家层面:国务院办公厅印发《关于加快发展外贸新业态新模式的意见》,提出支持外贸细分服务平台发展壮大,其中包括“鼓励外贸企业自建独立站,支持专业建站平台优化提升服务能力”,为品牌出海建设独立站提供了政策指引。

地方层面:以河北为例,其出台的《河北省促进跨境电子商务健康发展三年行动计划(2021-2023)》明确提出支持企业自建行业性垂直平台和独立站,助力当地企业通过独立站走向国际市场。

市场分析

独立站成为主流趋势:随着跨境电商3.0品牌出海和本土化时代的到来,独立站已经成为品牌出海的必备渠道和关键胜负手。2022年中国的出海独立站总数约为20万个左右,预计2025年中国独立站数量将超过50万个。

欧美市场是核心布局区域:从独立站布局的市场来看,欧美市场依然是品牌出海商家最核心的布局区域,北美、欧洲市场布局占比均超过50%,其次为东南亚、日韩、中东地区。

独立站运营现状:大部分独立站的运营时间在3年内,反映了独立站近几年快速增长的盛行趋势。而销售额增长方面,绝大多数独立站实现了正增长,增速普遍保持在20%以内,但也有高达35%的独立站产生负增长,说明独立站的实际运营情况有好有坏,需要企业具备一定的运营能力。

流量成本与运营挑战:对于独立站来说,普遍的共识是建站容易运营难,流量成本是独立站卖家的支出大头,一些初创的独立站品牌,流量成本占比高达5成以上。

专家意见

独立站的优势:独立站的自主性和灵活性,更有利于打造差异化品牌认知,建立品牌私域流量池和客户忠诚度。此外,独立站作为品牌本土化的最好展示载体,能够更好地讲述品牌故事,展示独立的品牌包装与产品页面。

双渠道发展模式:尽管独立站的运营方式和亚马逊等平台有非常大的不同,但事实上,两者并不对立,完全可以协同运作,发挥“1+1>2”的最佳效用,推动业务发展。例如,可以将独立站作为辅助渠道,用于站外流量的承接和筛选,提升转化率和复购;或者以亚马逊为基石,独立拓展品牌独立站,以消费者为直接导向,反推供应链的发展,有利于塑造和沉淀品牌。

品牌建设与运营能力要求:品牌出海选择平台还是独立站,需要从品牌产品定位、品牌核心竞争力以及出海目标等方面综合考虑。如果选择平台+独立站的双渠道发展运营模式,必须具备足够的资源能力,清晰的策划和规划以及合理的预期和目标;同时要承担工作负担、战略资源分散以及平台冲突等挑战。此外,出海企业还需要快速建立起一套完善的海外运营能力体系,包括市场洞察、业务运营、风险应对、资源连接等关键维度,才能在海外市场生存、突围、发展。

成功案例经验:以3DMakerpro为例,其选择在独立站上做首发,通过独立站更个性化的输出内容,进行针对性的用户教育,以传达品牌定位和产品价值,提高用户对品牌整体认知、识别度和忠诚度。在独立站建设上,主要聚焦于网站视觉、内容尝试以及与用户的即时沟通对话等方面。此外,其还重视与用户对话,在独立站上搭建社区,收集用户需求和反馈,为产品迭代打基础。在出海不到一年的时间里,3DMakerpro独立站在旺季可以做到单月销售量破3500+台,销售额突破150万美元的成绩。